再营销
常见问题Q&A
再营销
常见问题Q&A

应用再营销与应用增长
什么是应用再营销?
用户留存为何对增长至关重要?
为何从安装首日就要启动再营销?
为何已有UA仍需再营销?
归因解析
什么是移动归因?
如何测量归因?
再营销会蚕食自然流量或窃取归因吗?
增量测试
什么是增量测试?
为何要测量增量效果?
如何测量效果提升?
测量增量提升存在多种方法,但其核心在于满足以下条件:
-
行为模式相似的同质化用户群组
-
没有RTB(实时竞价)不活跃用户
-
对照组和测试组使用相同的广告活动
各类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而Adikteev方法论的核心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实施增量测试,并最大限度减少数据噪声以获取有效结论。
归因 ROAS 与增量效果之间有何区别?
ROAS和增量效果都用于衡量再营销广告活动的效果,但它们的方法论和目标不同。
归因ROAS关注的是在点击或浏览后的一段时间窗口内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行为(如转化)。这种情况下,最佳策略是瞄准那些本就有高转化倾向的用户,进一步推动他们完成更多转化。
增量效果则是一场长期博弈。它的核心在于忽略那些已经在应用中自然转化的用户或高转化概率用户,转而瞄准曾经有过转化但近期未转化的流失用户。目标是让这些用户重新成为重复转化者,提升他们的生命周期总价值(LTV)。
显然,这两种策略的侧重点截然不同。在开展广告活动时,必须明确选择单一KPI并坚持执行: 若想提升活跃用户的应用打开率?归因ROAS可能是更优策略; 若想促进流失付费用户的应用内购买?增量效果才是真正检验营销效果的核心指标。
广告素材
UA广告素材与再营销广告素材有何区别?
尽管用户获取(UA)和再营销广告相辅相成,但它们的创意策略在关键层面存在差异。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吸引用户进入应用,但UA 侧重于获取新用户,而重定向广告则专注于召回流失用户。
例如,在设计 UA 广告素材 时,必须考虑到用户尚未接触过该应用,因此创意需要清晰展示应用的核心价值,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下载的理由。相比之下,再营销广告的受众已经熟悉该应用,因此创意可以更简洁,直击用户痛点。
此外,文案策略 也会有所不同,因为两者的目标不同。UA 需要传达应用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而再营销广告则更侧重于激励用户回归,例如强调限时优惠、个性化推荐或新功能上线等信息,以提升召回率。
再营销合作伙伴与平台
再营销合作伙伴之间有何区别?
再营销广告活动的成功涉及诸多因素。每家再营销公司都提供不同的方法论、技术和算法。
例如,Adikteev为每个合作的应用提供定制化广告素材及专属 Pre-launch 分析。我们的内部创意团队能设计任何形式的广告,尤其擅长互动性广告和视频广告以最大化投放效果。在每次投放启动前,我们的数据分析团队进行的 Pre-launch 分析能确保为每位客户制定数据驱动且量身定制的策略。
我已经在使用Facebook广告,为何还需要托管式再营销合作伙伴?
一些客户确实会在 Facebook 投放再营销营销,但我们不建议仅依赖单一平台。Facebook可作为个性化再营销策略的补充,但如果将其作为唯一再营销平台会存在多重局限。
首先,Facebook 的数据通常存在高估。在其官方文档中明确说明:“多个操作都会被计为一次点击,任何互动行为(如点赞、评论或分享)都会被视为点击,并将转化归因到相应日期。” 也就是说,Facebook 并未区分不同类型的互动(点击、浏览、点赞、表情反应等),这可能导致数据失真。
其次,Facebook 依赖用户 ID 而非设备 ID。用户往往在多个设备上登录同一个 Facebook 账号,因此一个在某个设备上看似流失的用户,可能实际上在另一台设备上仍然活跃,反之亦然。这会进一步影响重定向广告的效果衡量。相比之下,专业的重定向广告合作伙伴 能够覆盖 Facebook 触达不到的用户群体,尤其是那些对 Facebook 广告反应不佳的用户。
最后,专业的再营销合作伙伴能够提供更灵活的素材创意和策略建议。以 Adikteev 为例,我们免费 提供所有格式的定制化广告素材(包括可玩广告),并根据每款应用的特性推荐最佳格式,以提升用户互动。同时,我们还提供定制化的投放前分析,帮助应用营销人员全面了解自身需求,制定最优策略。
iOS 与数据隐私
如今IDFA可用性降低且谷歌推出Privacy Sandbox,再营销广告会消失吗?
根据现有客户数据观察,再营销广告在iOS上依然活跃且效果良好。尽管市场预测iOS Opt-in率低于预期,但我们发现iOS平台的ROAS和iROAS仍在持续增长。至于 Google 在 Android 端推出 Privacy Sandbox,我们预计他们打造一个更加开发者友好的平台。Google 已经邀请了移动端和网页端的主要重定向广告公司参与合作,力求在构建更安全、更注重隐私的生态系统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行业的干扰。此外,所有即将实施的变更至少还需两年才能生效。正如我们在 Apple ATT 框架上的经验,这一时间表可能过于乐观,很可能会被延长。
总体来看,我们对再营销广告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即使可用的设备 ID 变少,高价值用户仍然是应用生态中最值得维护的群体。无论是通过再营销、交叉推广,还是未来的新方法,我们都有信心适应所有变化,并持续优化投放策略。
为何需要与重定向合作伙伴共享回传数据?
与重定向合作伙伴共享数据能确保您的广告活动能根据用户行为实时优化。
再营销时机及适用应用
再营销适用于所有应用类型吗?
只要应用拥有至少1.5万可定位独立用户,所有垂类应用都能受益于再营销。再营销的成效取决于策略是否符合应用的具体需求。若策略不匹配,效果可能不达预期。
某些垂类中再营销至关重要:电商、娱乐、外卖、游戏和金融科技类应用通过再营销能获得显著成效。虽然用户获取(UA) 是任何应用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没有再营销,获取的新用户通常会在 7 天内流失,使 UA 投资的价值大打折扣。
再营销更适合长期持续策略还是短期促销活动?
我们推荐采用长期持续的再营销策略,因为对于高价值付费用户而言,持续唤醒用户回流动机至关重要。用户流失并非仅发生在节假日或特殊时段,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全年维持稳定的再营销策略。
游戏类应用及部分电商应用中,针对高价值用户开展短期促销活动确有成效。但需注意:若广告核心是推广应用版本更新中的新功能,长期策略的效果完全可与短期促销媲美。
再营销广告适用于所有用户还是仅限付费用户?
没有适用于所有应用的再营销策略。每个应用都有其独特性与用户行为特征。应用营销人员在制定策略前必须明确自身需求。Adikteev为客户提供免费Pre-launch分析。
尽管如此, 不同行业应用仍然存在公性。值得注意的是,再营销无法创造新的用户行为。例如,如果某位用户下载了您的应用后从未再次打开,那么几乎不可能通过重定向广告让他们转化为付费用户。然而,如果某位用户曾在应用内完成过至少一次购买,但后来未再购买,这类用户就更有可能通过重定向广告再次消费。这类“流失的购买用户”往往是重定向的理想目标,因为他们的增量效果最明显:通过增量测试(Uplift Test),可以更清晰地衡量重定向广告对这类用户的影响。
另一个常见但往往被忽视的策略是针对活跃用户投放重定向广告。如前所述,用户流失是持续发生的,而如何维持活跃用户的参与度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如果仅仅将活跃用户视为“稳定资产”而不进行重定向,应用推广人员可能会面临用户逐渐流失的风险。明智的重定向策略能在避免广告疲劳的前提下,持续激活用户参与度。